七星岩景区由散落广阔区的七岩、八岩、五洞、六岗组成,以山奇水秀、湖山相映、洞穴幽奇见胜。景区内七座挺拔秀丽的石灰岩山峰布列如北斗七星,故名七星岩。它分南北两列,南列由东而西为阆风岩、玉屏岩、石室岩、天柱岩、仙掌岩等,唯阿坡岩独峙北部。两列之间有一土山,山上西有波海楼,东有星湖旅社。 石室岩早在几百年前就以风景幽奇而闻名全国,是星湖游览中心,为七星岩景区名胜古迹较集中之处。岩顶名嵩台,相传是天帝宴请百神之所。岩下有一特大的石室洞,洞口高仅2米余,洞内穹窿宽广,顶高达30余米,石乳、石柱、石幔遍布其间。洞中有地下河,泛舟遨游可览璇玑台、黑岩、鹿洞、光岩等景。石室洞内最著名的还在石刻,洞口有唐李邕所书的《端州石室记》碑刻。洞内摩崖石刻林立,计有270余处,上自唐宋,下至明清,多出自名家之手,有“千年诗廊”之称。石洞右侧有水有宫,它始建于明朝,1957年重修,依山榜水,红墙绿瓦,与岩前五龙亭、飞龙桥遥相辉映。石室岩上的揽月亭和水月宫倒映入湖,其景甚妙,被称为“水月岩云”。湖区北部的阿坡岩东麓下有双源洞,长270多米,内有两源合一地下河,曲折幽深,奇岩怪石,瑰丽奇特,游人可乘小艇入洞游览。在星湖南部有星湖游乐园,占地20多万平方米,是现代游乐设施与中国园林融为一体的大型游乐园。
七星岩牌坊 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,1959年落成,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,高12米,宽17.5米,四柱三间,柱础花篮形,四根大圆柱饰以朱红,仿歇山顶,上盖琉璃瓦,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“七星岩”三个大字,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。牌坊北侧有广场,面积2.83万平方米,是集娱乐、休闲、观赏、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。广场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,广场文化在省内颇有名气,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费观赏文艺演出。 七星岩摩崖石刻 位于景区中心,共有531题,其中石室洞有333题,是广东省保存最多、最集中的石刻群,1957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广东石刻以唐为贵,七星岩就有唐刻4题。石刻以汉字为主,还有藏文和西班牙文。汉字各种书体俱全,以楷书为最,行书次之,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《端州石室记》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。石刻群文体有诗、词、歌、赋、对联、题记,其中诗有252首,陈毅元帅撰诗称之为“千年诗廊”。 石室洞 由龙岩洞、碧霞洞和莲花洞组成,龙岩洞以小艇导游,后两洞可步行参观。石室洞是七星岩开辟最早、景物最多的溶洞。穹隆高大,千姿百态,如梦如幻的景观,令历代文人骚客陶醉,并留下赞美的诗篇。洞中存各种文体石刻333题,可见石室洞在七星岩风景区中是何等的注目。 石峒古庙 位于七星岩东北部,仙女湖游览区内。始建于唐初,明万历十三年(1585)重建,清嘉庆三年(1798)、道光二十二年(1842)重修,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。庙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,称周氏神。因传说庙中石钟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,故有俗称“出米洞”。
肇庆位于北回归线南侧,气候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地区,雨水充沛,温度适宜,年平均气温22.1℃。冬不见大雪、夏不见酷热。9月份秋高气爽,适宜出游。里最佳旅游季节为7-9月和春节期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