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原市,是韩国庆尚南道南部的一个城市,是庆尚南道的行政中心所在地。与邻近的马山市、镇海市共同构成一生活圈,并称“山海原”。 昌原市政府庆尚南道首府打算从釜山迁移时,马山市与晋州市两地相争不下,故选定了当时空旷的第三地昌原,1977年开始大规模都市计划,1980年升格为市,1983年道厅正式搬迁。由于详尽的规划,使得该地成为生活机能便利完善的新兴都市。 韩国著名的跨国公司LG电子的Digital Appliance事业总部就设在昌原。 昌原市位于韩半岛的东南端,庆尚南道的中南部,是连接蔚山、釜山、马山与泗川的东南沿海重化学工业地区中的大规模机械工业园区,与马山自由贸易地区一同发挥着庆南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枢作用。 位于和昌原相同纬度上的国内城市有釜山、金海、马山、晋州、光州等,位于和昌原相同经度上的国内城市有镇海、大邱、荣州,海外城市有西伯利亚的伊尔库次克、中国的哈尔滨、日本的长崎和澳大利亚的温德姆等。 昌原市位于北纬35度,欧亚大陆的东岸,属于温带气候地区,因此四季变化明显,比大陆年度差距较小,受季候风的影响。因位于韩半岛的南端,气候温和,适于室外活动。1980年以后的10年间, 年均晴天数达116天(占一年的32%),1990年以后10年间的年均晴天数达135天(37%)。 从1992至2001年之间的年均气温为15度,年均降水量为1,395毫米,降水量最少的一年是94年的718毫米,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是91年的2,046毫米,而2001年的降水量为1,033毫米。 昌原市与马山市、釜山市一同位于韩半岛的东南端,由西北边的潭山(现天柱山,656m)、东边的田堂山(现凤林山,567m)、东南边的佛母山(802m)、南边的长福山(566m)和盘龙山(现八龙山,528m)环绕城市,海岸线长达12.6km,与马山湾相连接。在内面的100米以内分布着低矮的小山,是国防上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基地。 昌原大路是总长为13.5公里的直线道路,它连接着昌原市的召界洞与南山洞,贯穿城市,以它为中心,城市可分为南边的工业园区和北边的新城市地区。 1995年1月合并了周边3个面,从而获得了大山面地区的广阔平野。我市的土地总面积为292.685(44.08%),其中农业占地为77.820(26.59%)、工厂占地为14.227(4.86%)、建筑面积为 17.530(5.99%)、其他54.102(18.48%)。该市境内的河流有以潭山(天柱山)为起点的长达5.20公里的内洞川、以前檀山(精兵山)为起点的长达7.5公里的昌原川,以及以佛母山和长福山为起点的长达9.5公里的南川,这些河都流至马山湾。 在交通方面,昌原与庆全公路线、南海高速公路以及中部内陆高速公路相连接,而昌原隧道的开通更是缩短了与釜山广域市的距离。 昌原市的位置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,与1976年首次开设昌原地区驻外办事处的时候相比,1980年开设昌原市厅的时候,虽然东、西、南端没有变化,但北端由上北支所退村推移到义安洞召沓,极点也扩大到93〃。 之后1995年进行城乡合并时,旧昌原郡所属的东面、大山面、北面合并到昌原市,至此昌原市的东、西、北端再次得以扩大。 昌原在三韩时代时属于弁韩,在统一新罗时期时被称为义安郡,在高丽时代被称为义昌县。 昌原这个名称从朝鲜时代(A.D.1408年)开始使用。 昌原都护府(行政区域的一种)在1601年升级为昌原大都护府。 昌原市民在壬辰倭乱时期由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作为补偿政府授予了他们土地。 该地区一直保持着其特有的行政与军事上的重要性,并于1974年4月1日,根据国家的重化学机械产业发展政策和首次城市规划政策,被指定为产业基础城市和计划城市。 昌原于1980年被升级为市,又于1995年被划分为东面、北面和大山三个部分。 如今,昌原市已经迅速成长为庆尚南道的主要行政、产业、教育、文化城市。 昌原市政府庆尚南道首府打算从釜山迁移时,马山市与晋州市两地相争不下,故选定了当时空旷的第三地昌原,1977年开始大规模都市计划,1980年升格为市,1983年道厅正式搬迁。由于详尽的规划,使得该地成为生活机能便利完善的新兴都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