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法幢寺位于肃州城北二公里处讨赖河畔北崖梧桐湾,占地一百一十于亩,寺院坐北向南,依崖傍水,祁连雪峰尽收眼底。周遍林木葱郁,流水潺潺,风景秀丽,景色宜人,气象万千。 大法幢寺原名救生寺,又因寺内有一座古钟楼,所以俗名又称钟楼寺(原址在今酒泉中学)。寺院创建时间已不可考,但据明嘉靖年间所编《肃镇志》可知,这座寺院在元代已有,明代酒泉城示意图亦有标明。在清“顺治十八年,副使李雨沾倡修。康熙九年、四十八年俱增修,杰阁参云,登之可以旷览”(《肃州县志·宗祠庙宇》),为明清以来,河西地方众僧聚会吟梵的重要寺院之一,及当时酒泉城内最大的宗教活动中心,故名“僧寺”。寺内悬有古钟一口,重约五千斤,声音浑厚绵长,圆润宏亮,击之声闻十余里,据《县志》记载:其钟声音晨浑晚清,又称“晚钟”与“僧寺”合起来,就成了肃州八大景之一的“僧寺晚钟”。 1935年,在酒泉钟楼寺筹组成立“中国佛教会酒高安敦玉金鼎七县联合分会”(前身为“肃州七县佛教联合会”)包括酒泉、高台、安西、敦煌、玉门、金塔、鼎新七县,1946年改组为“中国佛教会甘肃省酒泉分会”。与此同时,恭请当代名僧心道法师(法幢宗鼻祖)来酒泉宏扬佛法并开炉传戒,盛况空前。为正视听,改寺名为“大法幢寺”。 钟楼寺建筑分三层,座北向南,山门前牌坊上写着“大法幢寺”四个大字。山门正中,上悬竖匾一块,红底兰字,上书“救生寺”三字。每逢盛会,寺内“撞钟吹螺供奉具,贝叶梵文朝复暮”,观者云集,老少塞路,香烟缭绕,仕庶敬香者络绎不绝,钟声清悠,梵音吭吭,为酒泉佛教文化荟萃之所。 殿宇为仿唐建筑,塑像端庄古朴,与敦煌寞高窟艺术一脉相承,出自著名雕塑家何鄂之手。该寺也是原中国佛协常务理事、甘肃佛协副会长、大法幢寺方丈融照大和尚驻锡之寺。二00一年二期扩建工程开始,二00三年底完成了佛塔和卧佛殿主体工程。佛塔为九层八角楼阁式建筑,高四十点八米,号称西部第一塔。卧佛殿为双重檐殿堂,东西九开间。卧佛为钢混雕塑贴金,长三十六米,高八米,二00七年年底完成卧佛塑造、殿堂装饰、佛像贴金工程,四壁绘制释迦牟尼佛故事壁画,二楼设置千佛阁,完工后将成为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室内金卧佛,整个卧佛殿气象宏伟,金碧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