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新安县城驱车北行35公里,就来到黄帝密都青要山的东端始祖山,站在这里,我们面对的是中化民族的母亲河,是母亲河腰上的最大的人工湖-小浪底水库的万顷碧波;脚下踩的是处在化夏文明发祥地的始祖山,是历史上中化各民族第一次实现大团结大融合的圣地。 始祖山,又名南石山,是中化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居。黄帝建立国家后,又在这里营建了国都。故《山海经》称之为"实惟帝之密都"。可见始祖山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了。 在这里,但见黄河挟一路风雪,带一路浩歌,盘山过峡,流经新安境内的黛眉山、荆紫山、莲花寨,穿过她流程中的最后一道峡谷-八里胡同,来到青要山下,进入河洛地段,以她的金色乳汁,酿造了中化民族的灿烂文化。 传说上古时代,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几十个氏族部落,为争夺生存空间,经常发生战争。六七千年前,黄帝先在孤泉战败炎帝,接着又在河北涿鹿与蚩尤大战。据古籍记载:头有角,身上长刺,凶悍无比。两军大战,直杀得天昏地暗,尸横遍野,最后蚩尤战败被杀。 勇猛骠悍的蚩尤余部退守青要山据险抗争,青要山的土著居民中、"要人"部落里有位本领高强的武罗姑娘,施展"以柔克刚"之术,帮助黄帝将蚩尤余部收伏;并促使各部落之间相互通婚,和睦共处。 炎黄蚩尤百战和,中化民族三条根。三位祖先通过连年战争,最后和解,并在青要山结盟,形成了中化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。 所以说,中化民族,根在河洛。青要山应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寻根问祖、认祖归宗的圣山!黄帝主政中原之后,定青要山为"密都"。始祖山地处密都东端之末,俗称"前都",是黄帝密都的政治中心。山上原有祭祀黄帝的始祖庙,它建筑精神美,气势恢弘,可惜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不复存大,有待修复。 在始祖山濒临黄河的断崖上,有一处神秘的洞天福地,这就是北魏石窟,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北魏石窟凿于北魏末年,石窟成带状散布在垂直的悬崖间,有洞窟二座、立佛一躯、塔林一片,大小佛龛170余座、雕像280余躯。民间有"走塔不见塔,见塔不走塔,七十二座无影塔"之说。端坐的释迦,曼舞的飞天,森然的塔林,参差的佛像,历经沧桑,阅尽黄河惊涛骇浪。随着小浪底水库工程的兴建,这里已变成万顷平湖。1998年,文物部门将北魏石窟整体般迁复原到千唐志斋。这是我国首例石窟搬迁,世人瞩目。